201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,了解涉农产权交易,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,强调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,为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。九年来,牢记总书记嘱托,湖北土地改革步步深入,广大农民普遍受益。
这张产权交易鉴证书,被珍藏在武汉市民之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。201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,手里拿着的,就是这张绿皮书。回想起9年前的场景,桂玲依然十分激动。
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桂玲:“总书记拿起产权交易鉴证书,默默地念上面的内容,还用手指着鉴证书,逐字逐句地问我们这上面表示什么意思,没想到总书记能看得这么细致,而且问得也这么详细,听得非常有耐心,深深感到他对农业农村的关注、牵挂。”
总书记心心念念的,是绿皮书所代表的一场土地流转改革。农民进城打工,家里的承包地不想撂荒,可以流转经营权。但长久以来,承包权与经营权绑在一起,流转双方心里都不踏实。2009年,武汉在全国首创了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“三权分置”模式,把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。这张绿皮书,就是经营权证。
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桂玲:“在当时的国家政策、法律、法规并没有明确的前提下,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,把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离,当时总书记说了一句‘这是一样有益的探索’,感觉一颗石头落了地,总书记的这个肯定,在我们摸索的道路上面是非常大的一个鼓舞,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做创新的业务。”
是肯定,更是期待。从总书记视察当年开始,武汉农交所不断加大“三权分置”模式改革力度,相继出台了经营权流转的准入、审查、监管机制。特别是针对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租金支付拖欠等问题,探索实施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,这在全国又是第一次。坚定促成这项改革的动力,还是来自于总书记的牵挂。
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桂玲:“总书记指到鉴证书上面的价格,问这块地每年每亩300块钱便不便宜,没想到他会问得这么细致,让我们切身的感受到总书记对农民利益的关注,也使我们更加坚定地来推行保证金的制度,事实上土地租金欠缴或者滞纳的情况下面,也切切实实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。”
9年来,武汉农交所交易规模翻了一番,在全省建成市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70多个,2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了乡村振兴主力军。而在2013年总书记考察武汉后,中央出台文件,把这项湖北实践上升为中央政策,将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向全国。
已经在全国推广的这项改革,在武汉市群益高新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看来,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,而总书记对这件事情的关注,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
武汉市群益高新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人王建勇:“总书记问了这个鉴定书,我们企业拿到之后干什么?然后我们说企业是贷款。他说贷了款干什么?我们说用于农业生产。总书记又问,农民得到了什么呢?我们说,首先得到了土地流转费的租金,然后企业发展了之后,可以聘请农民在我们这务工,农民得到了务工费,总书记问有多少钱,我们说在800到1500之间。”
贷到的款干什么?农民可以得到什么?总书记问得特别细,字里行间,关心的都是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强不强。这份温暖给了群益公司前进的动力。9年来,公司不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,发展集约花卉苗木的群益公司,利润增长了6倍。
武汉市群益高新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人王建勇:“从2013年到现在,我们流转了5800亩,流转费从以前的几十万到现在几百万,农民务工收入从以前的几十万到现在300多万,继续沿着总书记的要求,致力于乡村振兴。”
2022年的“中央一号文件”提到,要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。这也正是农交所的新目标——把土地的三权分置模式,用到更多品类上。牢记嘱托再出发,每每想起总书记的殷殷期待,他们,向难求成,决心不移。
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桂玲:“虽然这些创新工作非常地艰难,但是我们时刻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,在深化农村改革,完善土地经营权体制上,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创新,更好地盘活农村的资产资源和资金,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。”
转载自:长江云APP